房屋建筑学有哪些必背知识点?

   2025-02-16 150
核心提示:以下是房屋建筑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:一、建筑的基本概念与要素1. 建筑的定义-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。像住宅、学校、办公楼、影

以下是房屋建筑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:


一、建筑的基本概念与要素

1. 建筑的定义

-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。像住宅、学校、办公楼、影剧院等直接供人们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和娱乐的为建筑物;水坝、水塔、蓄水池、烟囱之类为构筑物。

2. 建筑三要素

- 建筑功能:起主导作用,是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。

- 建筑技术:建造房屋的手段,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、结构技术、施工技术、设备技术等。

- 建筑形象:由建筑的体型、内外部的空间组合、立体构面、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、材料的质感与色彩、光影变化等因素构成。三者辩证统一、不可分割。


二、建筑的分类

1. 按使用性质分类

- 民用建筑

- 居住建筑:供人们居住使用,如公寓、花园住宅等。

- 公共建筑:用于各种公共活动。

- 工业建筑:进行工业生产的房屋。

- 农业建筑。

2. 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

- 大量性建筑。

- 大型性建筑。


三、建筑的结构体系

1. 传统结构体系

- 木结构:如一些传统的民居,木骨架承重,砖、石、泥坯、墙体起围护作用。

- 砖混结构:由砖墙支撑和现浇、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盖的住宅。抗震性能受砌筑方式、材料强度、施工质量影响。

- 骨架结构。

2. 现代工业化施工的结构体系

- 装配式建筑。

- 工具式模板建筑。

3. 特种结构体系

- 筒体结构:适用于大跨度、大空间、超高层。

- 悬挂结构。

- 薄膜结构。

- 大跨度结构。


四、房屋承重结构的基本构件类型

- 钢结构。

- 钢筋混凝土结构。

- 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。

- 混合结构。

- 砖木结构。

- 其他结构(竹结构、木结构、竹木结构)。


五、房屋建筑结构承重形式

1. 叠砌式(6F以下建筑):用于居住、办公、学校、医院等。

2. 框架式(20F左右的住宅及办公楼)。

3. 剪力墙式(高层)。

4. 筒体式(大跨度、大空间、超高层)。


六、建筑物的构造组成

1. 基础

- 位于建筑物最下部,埋于自然地坪以下,承受上部传来的所有荷载并传给下面的土层(地基)。要求坚固、稳定、耐久,能经受冰冻、地下水及所含化学物质的侵蚀。

2. 墙或柱

- 是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,承受屋盖和各楼层传来的荷载并传给地基。外墙有维护功能,内墙有分隔房间的作用,墙体还常提出保温、隔热、隔音等要求。

3. 楼地层

- 提供活动平面、传递水平荷载、垂直方向分隔空间。

4. 楼梯

- 是房屋的垂直交通工具,应做到上下通行方便,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,满足坚固、耐久、安全、防火和审美要求。

5. 屋顶

- 是房屋顶部的围护构件,也是承重结构(承受风、雪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载荷)。

6. 门窗

- 提供交通及通风采光、分隔围护。


七、住宅相关知识

1. 住宅的分类(按层数)

- 低层住宅(1 - 3层):在乡村住宅建设中所占比重较大,包括中国式的传统民居(如北方城市常见的三合院、四合院)等多种类型。

- 多层住宅(3 - 6层):我国有90%以上新建或在建的城镇住宅为多层住宅,优点是占地节省、工期短、无需增加电梯等投资、结构设计成熟等;缺点是底层和顶层居住条件不理想、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难创新。

- 高层住宅(10层以上):可节约土地,但存在上下楼不方便、有孤独和封闭感、对工程地质基础和市政配套设施要求高等弊端。

2. 住宅的平面布局形式

- 点式住宅:宽度和长度比较接近,每层平面面积较小,楼体挺拔,日照阴影宽度小,可提高公用电梯和楼梯服务效率,整体抗震性能好,但朝向不好、西向窗日晒严重。

- 板式(条式)住宅:进深较小,每户都有朝南的房间,便于形成过堂风,外墙暴露少、墙壁保温功能好、造价低,但阴影大、抗震性差。

3. 住宅户型设计要点

- 客厅最好朝南,应大于18平方米,位置在住宅入口处且宜设“玄关”,要尽量方正。

- 餐厅宜靠近厨房并和客厅顺畅联系。

- 卧室主要考虑睡眠、休息及衣物贮藏,主卧室面积宜在13 - 14平方米,次卧室面积8 - 10平方米,门尽可能不要正对客厅。

- 厨房应接近住宅入口且与餐厅相邻,合理面积为4 - 5平方米。

- 卫生间应靠近卧室区并接近厨房,单卫生间合理面积3 - 4平方米左右,双卫生间时公用卫生间面积不宜小于2平方米、主卧卫生间宜在3平方米之内。


八、建筑的其他重要知识点

1. 建筑模数

- 人为选定的尺寸单位,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,分为基本模数(数值为100mm)、扩大模数、分模数、模数数列。

2. 耐火等级

- 取决于房屋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。

3. 建筑工程设计

- 分为建筑设计、结构设计、设备设计三个方面。

4. 建筑形式美的构图规律

- 包括统一与变化、均衡与稳定、韵律、对比、比例、尺度。

5. 建筑形体组合的造型要求

- 完整统一、比例适当、主次分明、交接明确、体型简洁、尊重环境。

6. 建筑的日照和采光设计标准

- 我国目前对日照缺少统一专业标准,各地可根据本地纬度和日光资源确定日照时间标准,如北京市规定住宅中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在冬至日上午8:30至下午13:30要有1小时的日照。

7. 建筑的采暖和隔热标准

- 我国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、地方气候特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,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住宅采暖和隔热专业技术标准。

8. 建筑的抗震性能标准

- 房屋抗震性能取决于建筑材料质量、承重结构连接形式、施工质量、地基选择等。不同结构住宅抗震性能不同,如木结构住宅木骨架自身连接稳定性较好,但围护墙抗震差;砖混结构住宅受多种因素影响抗震性能较悬殊等。在地震设防地区,住宅选址也有要求,不宜建在地质较软、地下水较浅等区域。
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